beat365唯一官网app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2024年气温很可能再创新高,气象专家预测春播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天气频繁,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将有所增加。总体来看,各气象因子变化将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综合病虫源基数和种植制度变化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需重点关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大斑病等病虫害。
一、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
(一)东北地区
玉米长期连作、密植、免耕、秸秆还田等措施导致病虫源积累且该区主栽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普遍较差。需重点防控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大小斑病,同时关注蚜虫、粘虫、地下害虫(金针虫、地老虎等)、棉铃虫,茎腐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根腐病。
(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干燥,昼夜温差大,气温波动明显,一旦降雨增多或灌溉不当,病虫害易暴发成灾。需重点防控玉米螟、蚜虫、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大斑病,同时也要关注地下害虫、棉铃虫、茎腐病和锈病。
(三)西南地区
玉米四季均有种植,田间播期不齐、生育期不一的现象普遍,易导致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同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棉铃虫等多食性害虫种群增长并转移至玉米田为害。需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一点缀螟、大小斑病,同时关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粘虫、蚜虫、南方锈病、纹枯病、灰斑病、白斑病、穗腐病。
二、玉米病虫害防控主要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监测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防控关键节点,采用理化诱控、一喷多防和药肥同施为一体的全程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具体措施包括:
(一)清除杂草、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切断虫源传播途径;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秸秆离田处理。
(二)选用抗性品种。根据不同区域玉米主要病害种类,选用抗(耐)病品种预防土传病害、茎腐病和大小斑病;在西南等地可优先选种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抗虫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不同区域地下害虫种类、苗期害虫,蚜虫、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
(四)理化诱控技术。在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趋光性强的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害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粘虫、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可结合食诱剂诱杀。
(五)释放寄生蜂。在玉米螟、桃蛀螟和草地贪夜蛾等成虫始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赤眼蜂、夜蛾黑卵蜂),每亩设置2-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六)全生育期的“一拌两喷”或“一拌一喷一放”绿色防控技术。一拌是指播前二次包衣拌种防控苗期病虫害,两喷分别是指5-7叶期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在大喇叭口期或抽雄吐丝期无人机施药,防控中后期病虫害。一喷一放是指5-7叶期施药和监测基础上,在抽雄吐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
三、2024 年玉米病虫害防控重点工作
(一)做好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等迁飞害虫的应急防控
系统监测西南、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东北地区粘虫的发生动态和田间为害情况,建立早期诊断和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现有技术,建立并示范以种子包衣、理化诱控、应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相融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二)抓好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根据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抓好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大面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或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控。
(三)建立防控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
依托专家团工作站建立主产区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的示范区,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指导示范县、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合作社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控,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